第27任校長 湊 長博
今天,京都大學要授予110名同學碩士學位、4名同學(專業)碩士學位、196名同學博士學位,非常恭喜諸位同學。
取得學位的同學中有160名留學生。至今累計已經有9萬2843名同學取得京都大學的碩士學位、2,629名同學取得(專業)碩士學位、2,914名同學取得(專業)法律博士學位、4萬8953名同學取得博士學位。在此與全體教職員由衷祝賀諸位取得學位。
從今天起,諸位將正式成為京都大學研究所的學位持有者。諸位除了完成各種學術專門領域的學位課程外,根據獨自的研究成果編撰學位論文,取得碩士、博士或專業學位。首先,我對諸位的努力表示敬意並衷心致賀。在美國大學通常不舉行入學典禮,學位授予儀式以意味著「開始」或「開端」的Commencement名之,並盛大舉行儀式。換句話說今天這場Commencement學位授予儀式,既是大家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是新的起點。今後諸位將繼續在學術界,或現實社會的各種領域,啟程踏上新的道路。
如同當今「授予學位之教育課程的研究所」的教育制度,始於19世紀後期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這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迅速,逐漸擔任社會和產業發展的核心角色,由此反映了渴望具備更高端學術和科學素養人才的社會需求。當初以學士課程畢業生為對象,旨在提供更高等學術研究機會的第一家研究所,據說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積極進取的學生,新式教育制度因而急速擴展到全美的主要大學。有別於以通識教育為主的學士課程,新的研究所課程的必備要件包含學生需完成自行設定研究主題的學位論文,碩士或博士學位成為顯示研究者達成要件的新頭銜。據説美國自20世紀以來,此類「學位人才」不僅是學術界,也在政治、經濟等社會的廣泛領域中扮演了核心、領導角色,成爲了引領當今美國學術、科技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舉例來說,現任美國第一夫人吉爾·拜登(Jill Biden)身為教育學博士,當地媒體皆以「吉爾·拜登博士」介紹夫人,由此可見學位在美國的社會定位。
另一方面,我國研究所確立其培育研究人員機關制度,則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6 年。然而,此項研究所制度並未能廣泛普及,促使多數學生想攻讀研究所,之後涵蓋培育研究人員和高級專業人才的制度改革,則始於1990 年代。從那時起,許多國立大學的教育研究組織推動重點從本科轉移到研究所的研究所重點化政策。列舉本校結果而言,包括碩士課程、博士課程、專業課程的研究生人數,在這 25 年以來幾乎呈倍數增長,學位持有人數也迅速增加。然而,我國學位持有人數在已開發國家中仍屬極少數狀況。根據經濟產業省在 2022 年 3 月舉行的第 4 屆未來人才會議公布資料顯示,我國每百萬人中取得碩士學位人數約為美國的23%,取得博士學位人數僅為43%左右,較之歐洲各國和韓國皆止於低水準。令人擔憂此數據或許是學位持有者在日本社會未能有機會充分發揮能力的背景所導致。而今以政府、產業界為首,乃至社會整體皆積極討論如何創造環境,讓學位持有者能夠發揮能力並活躍在社會各種領域。這也無非意味著面臨許多複雜而艱巨挑戰的現代社會,對累積了高度學術和科學卓越能力的學位持有者發揮積極作用,寄予前所未有的厚望。
毋庸置疑的是,諸位在各種學位課程中獨自進行學位研究,並完成學位論文的成就非凡。然而,重要性不亞於此的是諸位完成自身學位研究的過程本身。各自透過尋找研究主題、提出假設,為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分析和討論數據,再深入驗證等眾多過程完成編寫學位論文。這些經歷將是諸位往後在面對各種挑戰的最大武器。進行研究時的邏輯和批判性思維,與同輩或前輩、導師間的溝通能力,面臨困難時的應對能力,處理龐大資訊以及研究素養等研究現場培育的多樣經驗和能力,正是所謂的可轉移技能。那也是諸位在全然不同局面下挑戰新課題時,本身具備的極爲有用的素養,更是貴重的財產。我認為時代未曾如今日般,從政府、產業界到各種民營公司和新創企業等社會各行各業,殷切需要學位持有者充分活用他們的通用學術技能並發揮成效。
當然,近年來美國有關學位的狀況也不見得毫無問題。最近,哈佛大學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教授於著作《成功的反思(The Tyranny of Merit,2020)》中憂心地指出:現代美國因深植於學位人才代表的知識菁英之功績主義,因為對自身透過努力和能力,歷經激烈競爭而勝出的「過度自負」,導致他們失去對大多數市民的同理心,沖淡為公共利益貢獻的使命感,這或許也是社會分化的要因之一。然後對菁英說:「我們身為人類最感充實的就是為共同利益(Common good)做出貢獻,並因該貢獻獲得同胞,也就是市民好評的時候,就是被人們需要。(原文「we are most fully human when we contribute to the common good and earn the esteem of our fellow citizens for the contributions we make.」)」。
此外,倫敦商學院的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Scott)教授和林達·葛瑞騰(Lynda Gratton)教授在兩人合著的《100歲的人生戰略(The 100-Year Life: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 2017)》書中敘述:「決定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他擁有的知識,而是他運用這些知識做了什麼。(原文「what will separate people is not what they know, but rather what they have experienced using this knowledge.」)」。意謂即便是知識菁英,也是當他們的行為受人敬佩且接納時,方能贏得社會認可。
我再次重申,當今日本社會對晉身學位人才的諸位,今後會在日本和世界的多樣領域如何大展身手,正寄予莫大期待及關注。未來諸位將邁向更高階的學術研究世界或現實社會的新旅程,我希望諸位在各自崗位上,得以充分發揮累積至今的學識和歷經磨練的可轉移技能,大膽挑戰現代社會面臨的種種問題並為之貢獻。我衷心祈願經由諸位的大展身手,終將贏得社會對知識菁英的堅定不移的認同和敬意,進一步提升我國對學位人才的社會認知和評價,並以此期許為祝賀之詞。
最後,再次恭喜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