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學年度博士學位授予儀式 致辭(2017年9月25日)

第26任校長 山極 壽一

誠摯恭喜今日獲京都大學授予博士學位的222名同學。

獲授予學位的同學中,包括59名留學生。京都大學授予博士學位的人數累計已達43,523名。我與在座的副校長、研究所所長、學館長、學舍長、教育部長,以及全體教職員,由衷祝賀大家取得學位。

京都大學所授予的博士學位,例如(文學)博士,分別都冠上了其所屬學術領域的名稱,這些學術領域合計達22種。此外,5年前領導研究所計畫上路,修畢學程的同學的學位證書上,應該都有註記。在如此多樣的學術領域中,諸位日夜切磋琢磨、鑽研能力,將自己提升到這樣的高度,我由衷感到驕傲與欣慰。今日的學位授予是諸位過往努力的目標,也是往後人生的出發點。我期待今日諸位所取得的學位,能夠成為諸位開拓未來人生道路的一大助力。

我自就任校長以來,一直將大學定位為開啟通往社會以及世界的窗,並提出了WINDOW構想,在人們對大學所期待的教育、研究、社會貢獻這三種作用中,以教育為整個大學的共同使命,在全校的合作下,要提高優秀學生以及年輕研究者的能力,將他們送往可供他們發揮的平台。WINDOW構想的第一個W是Wild and Wise,以培養不受束縛的智慧能力為目標。I是International and Innovative,希望在充滿國際色彩的環境,隨時注意世界動向,在與世界各地的人們自由對話的同時,創生出劃時代革新的嘗試。N是Natural and Noble,京都大學坐落於三面環山的千年古都中,有著優美的自然景觀,與具歷史氛圍的環境。長久以來,京都大學的研究者便在這樣豐美的環境下與自然交流,孕育出許多創新的想法。期許諸位以自然為師,在多多接觸京都的歷史遺產的同時,要用心培養高尚人格,舉止無愧於心,都能具備美好節操。D是Diverse and Dynamic,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多元文化的融合共存已成為當代的必要條件。我認為京都大學應該對多元文化以及思惟持開放態度,必須要是可以自由學習的地方。另一方面,不受湍急的時代潮流影響,確實檢視自身的存在,在悠久的歷史中擺正自己的位置,光明正大地採取行動也很重要。O是Original and Optimistic,顛覆過往常識的發想,其實要吸收許多人的想法以及體驗才能生出,為此,首先需要這樣的過程,要充分理解優秀到令人感動的人的言行,與夥伴分享討論你的感動,同時深入思考。當感到自己思緒受阻,或受到朋友指責感到悲觀時,要有開朗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面對失敗與指責要更加樂觀,以它們為資糧,接納不同的想法,涵養將自己導向成功的能力。最後的W是Women, leaders in the Workplace,我們一直透過打造友善女性的工作環境、專心學習的環境,要「培養女性領袖」、「支援兼顧家庭生活」、「支援栽培下一代」。希望即將進入社會的諸位,都能成為那樣的楷模。請務必善用自身的經驗與能力,期待諸位不分男女,為實現可快樂工作的社會,大展鴻翅。

我瀏覽了今日獲授予學位的論文彙總,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具京都大學特色,著眼於普遍現象的多元且穩重的基礎研究多,同時,也有反映了這幾年世界局勢變動的內容,像是伴隨全球化與異文化的交流、多元文化共生、人的遷徙以及物的流通、全球性的氣候變遷以及災害、伴隨社會劇變之法律以及經濟的重新思考、包括精神疾病在內的多種疾病的新療法等。

這些論文所共通的是,都對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的問題以及,至今仍未解決的問題進行了精闢分析,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證據以及建言。我認為,根據確切資料發自深入考察的這些建言,都將成為指向未來的適當路標。還有標題吸引人想要了解詳細內容的論文,以及超乎我的理解能力的許多優秀研究都被寫成了學位論文,讓我對這些研究的多樣性驚嘆不已。我確信,這些多樣性與創造性、先導性,將成為改變未來世界的思想與創新的助力。

諸位經過這幾年的研究生活,都磨練出了怎樣的精神呢?當中一定有著唯有在京都大學才可能獲得的寶貴精神。去年榮獲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的大隅良典老師雖然畢業於東京大學,但是研究所博士班的1970年到71年的兩年間,在京都大學理學研究所進行了跨校留學,在理學研究所剛建成的生物物理學教室,研究阻抑大腸桿菌蛋白質合成的大腸桿菌素酵素。今年7月獲京都大學頒贈名譽博士稱號時,大隅老師懷念地談到當時的印象說,”當時的京都大學有著讓我無拘無束從事真正感興趣的研究的環境,並成為我日後步上漫長研究生涯的契機”。那個環境不僅培養了大隅老師,還培養了發現鈣粘蛋白的竹市雅俊老師為首的眾多青年才俊。是標榜自由學風的京都大學的傳統治學環境發揮力量的時代。1970年進入京都大學就讀的我,當時正好在大隅老師所待過的同一個理學部校園裡度過了大學生活。雖然是有別於大隅老師的自然人類學這門學術領域,但也謳歌相同的自由學風,以某某先生的方式稱呼教授,有著學生們也能夠以對等立場參與研究室討論的文化。

大隅老師在修完博士課程的2年後取得學位,之後又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留學美國的洛克菲勒研究所,為了研究課題的探索,據說吃盡苦頭。但是,在那裡與酵母的邂逅,促成他日後獲頒諾貝爾獎的“在細胞自噬機制方面的發現”。此一發現的契機是,他注意到酵母一旦陷入飢餓狀態,會改變細胞內部形成胞子,並進入休眠狀態。據說當他發現置於飢餓狀態的液泡中發生的現象時,大隅老師難掩興奮,逢人就說「我發現了件有趣的事情」。我非常可以體會他的喜悅與興奮,因為我也曾在田野調查中,領略過幾次這樣的瞬間。將發現寫成論文,相關成果受到社會肯定,對於研究者來說固然重要,但是所謂研究者的喜悅,我想,首先還是發現到不曾有人發現的現象。而將發現具體成形,則需要賦予其價值的堅忍努力。據說大隅老師發現自噬作用後,仍然持續用電子顯微鏡觀察一年,寫成論文投稿之後,又經過兩年才獲得受理。新的現象要獲得認可,是需要漫長時間的。

為了將自己發現到的新事實以及概念公諸於世,需要有助堅忍持續追求覺得有趣的對象或現象,並轉為發現的靜謐且自由的治學環境,以及可以進行高品質對話與討論,將發現寫成論文的社群。京都大學一直傾全力要維護那樣的環境,但遺憾的是,如今大學所處的環境以及諸位學生的意識都開始呈現出,追求眼前看得到的成果以及可以在短時間內達成的目標的趨勢。大隅老師也指出,年輕研究者愈來愈在乎能否立即對人類有所貢獻。不給年輕人思考的餘地,在快者為王的世界持續競爭,陷入不得不量產論文的狀態,無法讓科學變得豐富多彩。一旦社會失去從容,科學受此影響也變成競爭的世界,從事科學的真正樂趣將會慢慢消失。所以說,研究者要踏實地致力於科學,要有沒錢也要做的豁達,以及不害怕一兩次失敗的覺悟。

我認為,今日在此的諸位,經過在京都大學的研究生活,都充分嘗到了發現的喜悅以及完成論文的過程的辛苦。與相同領域的夥伴以及不同領域的夥伴,透過熱切的對話,都建構出各自獨特的觀點或世界了吧。那就是曾經在自由治學之都——京都大學求學過的證明,都將成為諸位往後人生無可替代的財產。此外,諸位的學位論文是留給未來世代最好的禮物,諸位所留下的足跡,將成為追隨者的目標,其價值取決於諸位能否堅守作為研究者的驕傲與素質。這幾年,科學家的造假事件接連曝光,並受到社會嚴厲批判。請諸位以身為京都大學所栽培的研究者為傲,善用經驗,走在光輝的人生道路上。

再次祝賀大家。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