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學年度大學部入學典禮 致辭(2017年4月7日)

第26任校長 山極壽一

恭喜今天進入京都大學就讀的2,930名同學,我與來賓井村裕夫前校長、松本紘前校長、名譽教授、列席的副校長、學系主任、部會主管以及全體教職員,由衷歡迎諸位的入學。在對諸位的勤學苦讀表示敬意的同時,並向一直以來支持你們的家人與相關人士致上祝賀之意。

京都是三面環山的盆地,京都大學位於其東邊,附近可眺望吉田山以及大文字山的風光明媚之處。這個季節,各種樹木生長發芽,新綠妝點山巒。人們因這鮮豔的色彩而感到雀躍,要在新的學習環境以及職場發揮蓄積已久的精力以及體力,投入各自活躍的舞台。想必今天齊聚在入學典禮的諸位,也願乘著明媚的春光與清新之風,登上一展才華的新舞台。京都大學在由衷予以歡迎的同時,也希望諸位能夠在京都大學磨練展翅迎向世界的能力。

京都大學自1897年創校以來,在「自重自敬」的精神下孕育自由學風,開拓了創造性的學術世界,而為地球社會的調和共存有所貢獻,也是京都大學的重要目標。現今的世界不斷在經歷20世紀所無法想像的激烈變化,隨著東西冷戰的終結,本應消除的世界的對立結構,卻因為民族間、宗教間的對立,而更形複雜與嚴酷;地球環境加速惡化,出人意料的大規模災害以及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在各地發威;金融危機則從根本要動搖國家的經濟以及人們的生活。在這怒濤中,我認為大家都想知道,京都大學要如何秉持著建校精神,回應這個國家以及社會的要求。

京都大學以自學自習為座右銘,堅持作為不被常識束縛,有自由學風的學術之都。為此,首先京都大學要是一個靜謐的學術研究場所,同時必須扮演通向世界與社會之窗的角色。因此我依據「大學是窗」這個標語,取「窗」的意思,推出了WINDOW構想。也就是說,大學是通往世界以及社會的窗,教職員與學生要一起打開那扇窗,輕推學生們一把,將他們送出去,是全校的共同目標。取Wild and Wise、International and Innovative、Natural and Noble、Diverse and Dynamic、Original and Optimistic、Women, leaders in the Workplace 這些英文字的字首,揭示作為行動目標。校園不僅限於大學校區內,京都大學在日本全國擁有許多的附設研究單位以及研究中心,在全世界也有超過50個的研究據點,透過參加這些研究單位以及據點的實驗以及田野調查,在有著悠久傳統與令人誇耀的歷史的京都,在與許多人互動的過程中磨練能力,最終成為活躍於世界舞台的人才。

那麼,不被常識束縛的自由發想是指什麼呢?在我還是高中生的1960年代流行著一首歌,那是去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巴布狄倫的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一個人要經歷多長的旅程,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從這個問句開始的一首歌。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一個人要多麼善聽,才能聽見他人的呐喊 ?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然後是

多少生命要隕落,才知道那已故的眾生?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最後是

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零。

這是巴布狄倫21歲時寫的歌,「答案隨風飄零」是要表達這樣的心情,「答案不在書裡,也無法從電視名嘴的討論中得到。答案隨風飄零,飄落到地上也沒有人要去抓住,於是又隨風飄逝」。他也唱道,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是的,這首歌也在強烈批判知錯卻對錯誤視而不見的人。它是1960年代發起的美國民權運動的頌歌,日本也有許多年輕人朗朗上口。

大學裡充斥著仍沒有答案的疑問,但是,為了能夠發現問題,必須要放下利己的想法,要以全新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不被常識束縛的發想來自,對於過往所謂理所當然的概念有了疑問時,不視而不見,決心追究真實的態度。不管有哪些反彈,遭人嘲笑思想怪異,一定要鼓起勇氣抓住那隨風飄零的答案。一直以來,京都大學在這樣的精神下,推出許多新的發現以及獨特思考。日本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教授在京都大學教師研究集會中闡述,「探究我們所活著的這個世界的內在真理,發現真理,將真理傳達給學生們、後輩們,乃至校外人士,是大學原本的使命」。我認為其中飽含著大學的知識體系不是為了滿足個人的追求利益,而是為了公眾、為了這個社會的宗旨。

現代是被稱爲國際化的時代,諸位將來活躍的舞台是遠大於日本這個國家的廣大世界,為了地球社會的調和共存,有許多問題正待解決。缺乏自然資源的日本運用尖端科學技術,開發出豐富人類生活的機器,並且陸續將之輸往世界。這幾年赴海外發展的日本企業以及在海外工作的日本人急速增加,而在日本企業以及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的數目也快速攀升。諸位投身於那股潮流的日子終將到來,為此,當然要了解日本,也要精通許多國家的自然以及文化的歷史,要培養能夠跟各式各樣的人自在地打開話題的廣泛學識。即使學的是理科要從事技術性工作,在國際性的交涉場合,還是需要各種文科的知識,而文科工作很多時候也需要理科的知識。若無法精通世界以及日本的歷史,具備稱得上是有識之士的高度知識,是無法在國際舞台發揮領導能力。京都大學在全校教師的合作下,建構起了高品質的基礎與通識教育的實踐系統。顧及學術多樣性以及層次性,設計班級配置科目以及課程樹狀圖等,並安排重視與教師的對話以及實踐的專題討論課,以及少人數的書報討論課程。也大幅增加外籍教師的數目,安排以英語授課的學部課程以及實習。為了讓同學在取得博士學位後,能夠在世界上發揮實踐,已開辦5個領域的研究所領導學程。去年4月成立了高等研究院作為尖端的學術中心,要透過京都大學的學術將網絡擴展到全世界。此外,去年起,除了既有的留學課程,新設了自己來企劃實施的「趣味挑戰」此一體驗型的留學,讓學習不僅限於大學,要讓學生自己來體驗國外的文化以及自然的實地工作型企劃。我們希望透過與形形色色的海外人士的對話,在全新的學習場域培養有助社會的獨創能力。

最後,我要送給大家一首我最喜歡的詩,那是在戰時的學生出征以及戰敗後的殘垣破瓦中,度過自身最美的青春時代的茨木紀子(Noriko)的「6月」這首詩。

‘哪裡有美麗村莊

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來杯黑啤酒

立起鋤頭 放下竹籠

男男女女都舉杯仰飲

哪裡有美麗的街道

結著可以吃的果實的路樹

無盡延伸 堇色落日在

年輕人的輕柔笑語中 又大又圓

哪裡有美好的團結力量

一起活在同一個時代

親密與趣味還有憤怒

變成尖銳的力量  顯現’

我想在大學裡打造茨木紀子(Noriko)所追尋的美麗村莊與街道。京都大學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將超過4,500名的學生送入伍,已確認的戰死者就有260名學生。我們不能重蹈覆轍。為了實現地球社會的調和共存,大學必須要先是每個人都可以分享生命喜悅的美麗場所。隨著去年的公職選舉法的修訂,過去賦予年滿20歲以上國民的選舉權,已經調降到18歲。進入京都大學就讀的諸位都已經有選舉權了。在茨木紀子(Noriko)的時代,規定25歲以上的男人才有選舉權,多數大學生是沒有參政資格。學生們並非出於己意選擇入伍,而是因為上一輩的人的決定被迫出征。現在,諸位對於自身所處環境,可以就其對錯、政治判斷,藉由投票表達意見。請將此銘記在心。

為了讓京都大學成為美好的地方,我們致力於進一步充實教育與研究活動,讓同學們都能安心度過充實生活。也為此,我們設立了京都大學基金要支援這些作為。今日,各位家人們都拿到了這個基金的介紹,為紀念入學同時也推出了特別企劃,懇請詳閱手邊資料,給予我們協助。

祝福諸位能夠在京都大學充分善用對話討論,結識許多學友,悠遊於未知的世界,並且樂在其中。

再次恭喜大家。

(” ”引用自巴布狄倫的「blowin' in the wind」)
(‘  ’引用自茨木紀子(Noriko)先生的《看不見的郵遞員》(飯塚書店、1958年),並翻譯成中文(繁體字))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