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19学年本科毕业生的贺词(2020年3月24日)

首先,我对2,777名同学今天从京都大学毕业表示由衷的祝贺。所有的教职员工也都对你们的毕业表示衷心的祝愿。同时,为了迎接今天的毕业,我们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相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对此,我也深表谢意。自1900年举行第1届毕业典礼以来经过120年,包括各位在内,我们送走了21万4388名京都大学毕业生。

大家入学以来,度过了怎样的学生生活?今天,希望大家再次回顾一下这几年在京都大学度过的每一天。闯过严峻的高考竞争进入京都大学的各位同学,当时对大学抱有哪些期待?当初的梦想是什么?直到今天,在迎接毕业的这几年时间里,是否都已梦想成真?抑或那些梦想的羽翼更加丰满?而大家即将踏上的未来之路又和当初的梦想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今后,日本将以Society5.0(以人为本的超智能社会)为目标迈进。到时ICT(信息通信技术)将遍布各处,事物都将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IoT,物联网)。大量信息经AI(人工智能)分析,高效的生活唾手可得。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集约天然资源和产品,而是会通过共享并集约信息资源、也就是知识来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课题,创造出新的价值,这样的“知识密集型社会”即将到来。经济和人的活动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分散和循环将成为推动社会和工业发展的力量。在这样的未来社会中,除了多样性和创造性外,基于全球伦理观的自我决策力和调节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今后的社会中,预计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将会越来越明显。或许人类的思维会与机器的计算融合在一起,超越作为生物的基础,人类与机器、现实世界与虚拟现实之间的界限会渐渐消失。其实,在距今整整100年前就已经有人设想过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Robot”一词最早出现在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于1920年出版的戏剧《R·U·R―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它是从捷克语“Robota”这个意为“苦力”的词衍生而来的创造新词。这部戏剧是从RUR公司机器人工厂的总经理办公室开始的。房间墙壁上贴有多张海报,排满了“最廉价的劳动力―罗素姆机器人”、“新产品―热带用机器人,只要150元”、“任何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机器人”等宣传词。这家公司成功制造出了外貌与人类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总经理哈莱·多明曾怀抱着将人们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梦想,坚信利用机器人来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所有的价格,就能实现该梦想。但是,机器人将劳动效率提高到更胜于人类的水平后,就不再为人类工作了。不久之后,机器人们开始说,“不如机器人能干的人类看起来就像寄生虫一样”。公司的干部们发现,使劳动这件事从人类的生活中消失的结果就是建造了一个“悔恨的乐园”。因为人类的命运已变得不会因为工作而衰老;不会因为孩子而衰老;也不会因为贫困而衰老,而是会像不会结果的花朵般凋谢。虽然他们发现非生产性正是留给人类的最后的可能性,并希望人们回到操心和劳动中去,但机器人已经发起暴动想要统制人类了。作者恰佩克写道,“如果想要成为人类,就必须统制并杀死人类”。确实,按照人类的样子制造出来的机器人们选择了这条极具人类特色的道路。其结果,人类濒临灭绝,而不知道如何制造自己的机器人也注定会在不久后走向灭亡。恰佩克让最后仅剩的唯一一个人类——建筑师阿尔奎斯特说出了下面这段话。“我们制造和建造的东西毫无用处。尽管如此,但生命不会消亡。只是我们灭绝了而已。”我觉得这些内容也完全适用于当下。在此次内阁府公开招募的Moonshot(登月)型研究开发制度(这是仿照美国宇航局(NASA)实现人类首次登月太空飞行的阿波罗计划来命名的)中,六个目标中有两个与机器人相关。这两个都是期望在2050年、也就是30年后达成的目标,一个是通过将多人远程操作的大量虚拟替身和机器人结合起来用以执行大规模复杂任务的技术开发。另一个是与人和谐相处、具有与人类相同或更高能力、一起生活并共同成长的AI机器人的开发。人类的梦想百年未变,科学家们正准备开发令梦想成真的技术。不同之处应该就在于,100年前还是科幻小说的梦想,如今已作为可以实现的目标开始规划了吧。

而且,随着AI的开发,许多工作已开始被替代,且正在渐渐萌生出与过去以劳动为中心的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因此,除了科学技术外还需要深入思考人类和社会的认识正在普及开来。在本次针对1995年所制定之《科学技术基本法》的修订工作中,也讨论到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创造等措辞加入其中。我认为,就是现在,我们必须在进行技术开发的同时,深入认识“人性、以及人类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去年逝世的梅原猛教授在很早以前就曾阐述过哲学复兴、以及创造源自日本的哲学的必要性。他在1968年出版的《研究哲学之心》中说过,“哲学就是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而且,那不是思考过去的哲学学说及概念的学问,而是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在当今世界中生存下去的学问”。然后,他发出警告说,“对于迄今为止一直在约束人类生活的既定思想的信念即将崩溃”。对于“什么是人类”这个问题,欧洲哲学会回答“拥有理性的动物”。然而,基于理性思想的欧洲文明曾一直作为力量的文明和统制的文明,在地球上不断进行着大量杀戮。接受这种文明并在战争之路上一往无前的近代日本也不例外。这让我联想到刚刚恰佩克的那句话——“如果想要成为人类,就必须统制并杀死人类”。梅原先生提出,在“灵魂不灭”的思想因苏格拉底和笛卡尔而普及、永生已成为人类前提的现在,必须重新振兴死亡哲学。人类是与其他生命息息相关的存在,我们必须恢复对这种关系的认知,同时,不是用思想,而是将情感作为新的原理,重新理解人类的存在。那就是和平的哲学,也就是说,将人类的首要义务定位为和平并从那里重新认识人类的哲学就是人类生存所需的哲学。欧洲的哲学家们虽然对认识和存在、价值和欲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深刻思辨,但却未对和平问题进行过那么深刻的思考。日本哲学必须让东方深厚的生活智慧与欧洲哲学所传授的清晰逻辑进行对话,自己得出对于当代危机的答案。

京都大学之所以非常认同这种必要性,也是因为西田几多郎、和辻哲郎等人从战前开始就一直在创造着独有的哲学。此外,在3年前被文部科学省指定为指定国立大学法人后,我们就决定要在日本学术界里担起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领头羊作用。因此,我们在跨学术领域融合教育研究推进中心里设置了承担“传播人文与社会科学之未来”这一重点课题的机构。其目标是,重新构建作为新型鸟瞰知识的人文知识与社会知识,即将全球化与多极化发展的全球形势纳入视野,脱离西洋一极集中,全面理解人类、社会、环境、自然。我们已经在欧洲、亚洲主办了大量跨学科研究会及学术研讨会,主导着相关讨论。最重要的是,让今天毕业的各位同学也知道这种动向,希望大家一定要跨领域、跨行业地参加讨论,加深有关人类和社会的思考。

在今后的社会里,需要前所未有的人类观和自然观。不完全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收集以前被认为过时的观点并重新审视未来,这应该也会变得很重要吧。我们正越来越需要温故而知新,即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现如今,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地轻松获取现有的知识了。大量视频可以通过信息设备免费播放,书籍早已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但是,引领社会的创新不仅需要科学技术,也需要人文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以及正确的人类观,大家必须通过综合学术研究的积累对其重新审视。我认为,现在正是开拓曾被称作“京都学派”,即京都大学引以为豪的深刻思考之水脉的时候。

当代的问题应该是支持“将来应该会比现在更好”这种希望的资本主义发展法则,或者“经济增长至高无上”的理念已经开始崩溃。在我还是京都大学学生的上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还处在高度增长时代,总觉得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光明的未来。大阪举办世博会,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科技正在不断地开拓新的可能性。但是,不久之后人们就发现公害问题、全球变暖等环境恶化正在全球快速加剧。之后,人们强调“可持续发展”,并诞生了多项旨在防止地球恶化的国际协定。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社会在物质方面也是有尽头的,这已成为共同理念。日本的产业界也开始根据巴黎协定规定的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企业道德和战略。对于未来社会,全球性地全面理解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将不可或缺。

今天毕业的同学们想必也都像许多以前从京都大学毕业的学长们一样经历了旷达自在的辩论之趣。那些辩论以及学友们会成为你们走上社会以后的宝贵财富。京都大学具有尊崇创造精神的传统。走别人未曾走过的道路、开拓未知的世界才是我们京都大学引以为傲的挑战精神。今天毕业的所有同学也都具备了各种出色的能力,很多同学已经在学以致用。今后一定有更多机会尝试你们在京都大学磨练的能力。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我们要善于聆听各种不同的意见,而且要参考两个人以上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之上,就所面对的课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勇往直前。届时,京都大学所孕育的“以对话为根基的自由之学风”一定会派上用场。

京都大学一直将“地球社会的和谐共生”视为自己的挑战。但在当代社会,和谐的关系被破坏、拥有不同思想的人类共存举步维艰也是不争的事实。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也一定会遇到面对这些难题的情况。那时,我希望你们能够秉持京都大学的自由讨论之精神,勇敢地挑战自己的课题。你们的行为和行动,将会作为老毕业生受到世人瞩目,成为京都大学的标签指引后辈同学前行。今后,大家将各奔前程,但是将来你们一定会在某处重逢。那时,等待着你们的一定是无愧于京都大学的再次邂逅。这是我由衷的祈愿。

最后,再次向今天毕业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2020年3月24日
京都大学校长
山极 寿一

相关链接